你家孩子任性吗?就是无论你多么口若悬河,也不管你有多么能言善辩,孩子该怎样还是怎样,即便是在你的权威之下选择了顺从,但是很快他们又会恢复原样;如果说你的答案为是,那么我建议你看完此文,相信会对你有很大的启发。
说服力大师说过一句话:任何事物背后都有一个普遍的规律,就沟通说话而言,他的规律就是任何人都喜欢改变别人,但是不喜欢被改变;换句话说就是任何人都喜欢说服别人,但都不喜欢被说服。
做过一个实验:问一个吸烟的同学,说你有吸烟的习惯是吧,同学说是,那你应该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对吧,同学说对,那你为什么不戒烟呢?同学说我就没想过要戒烟;
那你应该知道现在吸烟很容易让身边人厌恶,你不觉得很尴尬吗?同学说我不觉得,那是别人的事,跟我无关。
你看当我们想说服别人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,对方往往有自己的理由,而我们跟他对话的过程仅仅只是让他复习了一下自己的理由而已。
其实教育孩子也是一样,也许他的理由是故意跟你作对,也许他仅仅是因为好玩,但是不管因为什么理由,这是孩子的选择,他选择了袜子乱扔,他选择了不认真写作业,他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;如果你觉得他的方式不对,对不起,那是你的事,是你的问题,真正要改的是你自己而已。
因为前面说了,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改变;被你改变,被你说服,就相当于被你打败,而这是孩子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。那怎么办呢?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呢?我的答案是有的!
说服力大师当场又做了另一个演练,他问另一个同学,他说你曾经有没有想过戒烟,同学说那肯定有啊,我经常这么想,那为什么想要戒烟呢?同学说吸烟毕竟对身体不好,而且现在越来越多人讨厌吸烟。那是别人的事,你管人家干什么,同学说也不能这么讲,毕竟我们生活在一起,多少还是要照顾别人的感受。
你看,同样是戒烟的话题,为什么一个是反抗,而另外一个是顺从呢?这是因为针对第二个同学,老师并没有试图去改变他,而是设法帮助他实践改变,这里的区别就在于当你想改变孩子的时候,你是你,孩子是孩子,你们处在一个对立面,可当你想帮助孩子改变时,你们是一个整体,孩子会觉得你是自己人,愿意跟你一起来实现改变。
那么我们管第二种策略叫做跟随策略。具体你可以这么应用:
比如当孩子贪玩不愿意努力学习时,你就不应该说那些要好好学习,一定要考上好大学什么的,你应该直接问孩子,就说: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变成一个学霸,或者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变成一个好学生。
一般来讲,如果说你们的关系没有太差,孩子通常会告诉你有想过或者没想过,但是这些都不重要,因为让自己变得更好是人类共同的意愿,你只需要启发孩子努力去想就行。
假如孩子说自己没想过,我们可以直接问从1分到10分,你这个想法能打多少分呢?孩子可能会说5分或者6分,或者2分3分都可以,这时候请注意,我们要当面惊叹的表达出孩子竟然还有5分这么高,而且还要直接问孩子:哇,竟然还有5分,我还以为只有一两分呢,为什么会有5分这么高呢?
接着当话匣子打开之后,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回答逐步引导,启发他思考究竟如何变成学霸,比如需要多长时间,需要做哪些事,需要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,当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要如何度过,需要什么人做出什么样的协助等等,你的工作就是引导孩子自己做出改变的决策。
你会发现,当你用跟随策略聊天时,你跟孩子之间很容易达成共识,孩子很愿意听从你的建议,并且接受你的指导。
推荐阅读: